卖一斤水果损耗20%—30% 业内称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是行业标准化不够
相关数据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其中仅有1%盈利,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总体上95%都在赔。
据统计,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大部分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而在国外这一数字约为3%—5%。
生鲜电商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已接近4000家。但现实的尴尬是,数千家生鲜电商中,绝大多数还处于亏损状态。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说,生鲜电商这两年火得一塌糊涂,却一直是电商行业没有攻破的一个品类,整个生鲜农产品几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电商渗透率却还没有超过10%。尽管被视为电商行业最后一块蓝海市场,但是敢碰生鲜电商的人却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损耗过大导致成本太高。有用户感叹,在电商网站上随便买几斤水果,都花了一百多元。还有用户说,网购的水果收货时发现已经烂了、肉制品也解冻了,看到快递员辛苦的表情,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有专家说,生鲜的消费者规模小且零散化,配送成本高,消费者又希望产品送达时是新鲜的,能够保持好的口感。用户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收货后发现产品与图片描述有比较大的差异,有烂果、次果,或海鲜产品已变软甚至解冻渗水,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永辉超市一位人士说,目前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是整个生鲜行业的标准化不够,增大了仓储运输的难度和成本。该公司透露,永辉正在与一家韩国企业接洽合作,今年下半年可能在北京建设一个生鲜工厂,把生鲜产品从非标品变成标品。
日前,京东宣布,将花100亿元打造生鲜的冷藏冷冻仓配一体化网络,降低生鲜电商最头痛的损耗成本。对于冷链配送,京东一位人士说,现在市场上通用冷链物流的方法是“泡沫箱+干冰”的方式进行配送,仅泡沫箱和干冰的成本就不止10元。其次,市场上冷链物流所通用的泡沫箱大部分是一次性,难回收,不环保。京东冷链的做法是“自营配送员+可循环使用的专用冷链配送箱”,可以将生鲜产品送达后,进行回收。这样的配送方式额外增加的成本并不会太多,却极大降低了生鲜的物流成本。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其中仅有1%盈利,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总体上95%的都在赔。据统计,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大部分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而在国外这一数字约为3%—5%。当消费者投诉退货则意味着产品完全报废,往返运输翻倍增加了商品的损耗,进而拉高了成本。
其一是原产地的损耗。行内人士透露,除了少数自营企业,比如北京的沱沱工社有自己自营的农场和牧场,可以在自营产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损控,以及像本来生活网这样和海外的农场以及食品加工企业直接建立联系,或是我买网的品牌定制化加工自营模式,其他很多生鲜电商企业几乎都忽略了原产地的损耗,没有把起点定在从原产地拿到生鲜产品的这一环节,这样的企业挂掉的不在少数。
其二是仓储运输的损耗。目前生鲜电商仓储保鲜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建设冷链仓储,目前规模较大的生鲜电商企业基本都在建设,二是对于保鲜期极短的产品直接跳过仓储,从原产地冷链物流送达给用户。行内说,这两种方式对于产品损耗控制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建设和运营成本也非常高。
其三是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损耗。庄帅说,对于外包第三方冷链物流或是普通物流配送的生鲜电商平台而言,这个环节的损耗是最大的,因为从生鲜产品的采摘收割到包装配送,其中的这段时间的产品已经开始在损耗了,而第三方的物流并不会对产品负太多的责任,这一点自营物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