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破解“弃风”难题需进一步优化风电产业布局
2017年03月17日   来源: 金台网

编者按:2017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中的风电将如何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近39%,有媒体据此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风电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600万千瓦以上。

2016年我国风电发展势头良好 未来全球风电市场可期

国家能源局在今年1月发布了《2016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风力发电量达到2410亿千瓦时,上升30%。全国新增并网容量较多的地区是云南、河北、江苏内蒙古和宁夏,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是福建、广西、四川和云南。

据统计,我国2016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9万千瓦,同比增长64%。多名风能专家均表示,到2030年,近岸和离岸涡轮机将变得更大,这能使能源开发更为顺畅,同时节约额外的成本,未来风电市场可期。

风电资源浪费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风力发电机装机容量屡屡创下新高。在风力发电建设如火如荼之际,由于风电布局不合理造成的风能浪费现象也日益凸显,因区域内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导致的“弃风”现象屡见不鲜,大量风电资源因此被浪费。“弃风”现象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一些地区甚至陷入“边建边弃”的怪圈。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全年的“弃风”电量接近500亿千瓦时全国“弃风”较为严重的地区是甘肃、新疆、吉林、内蒙古,四地区累计“弃风”电量为394亿千瓦时,约占同年全国“弃风”电量的79%。这不仅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本应由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带来的环保效应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有报告分析认为,造成“弃风”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电网发展滞后,我国风力发电存在跨省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风电设备建设密集的地区无法有效向电力需求高的区域输送剩余电能。二是用电需求增长放缓导致新增消纳市场无法承接电源市场的快速增长,电源建设存在盲目性。从上文中“运行情况”公布的数据中不难发现,2016年全国新增并网容量排名靠前的地区与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并不一致,甚至部分“弃风”现象严重的省份还在大规模增加并网容量。三是市场化机制的缺失。目前我电力行业的规划制订、运行规则、电价核定等仍由政府主导,规则一旦制定,则调整的空间较小,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不足。

推动风力发电市场供给侧改革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和《2017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的通知》提出,将围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着力解决“三弃”(弃风、弃光、弃水)等突出问题。在稳步发展风电方面,《意见》提出应优化风电建设开发布局,新增规模重心主要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倾斜。严格控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新增并网项目,对“弃风”率超过20%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风电规模。

这是由于相对于目前风力发电机组较为集中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拥有更大的电力消纳能力。与此同时,受制于跨省运输能力限制,“三北”地区多余的风电无法有效到达上述拥有更大消纳能力的地域,从而造成风机正常运转情况下产生的发电量无法全部消纳。对此,部分省份已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因消纳能力不足带来的“弃风”问题。如甘肃省试水大型风电供暖并网,并同时启动了清洁能源供暖、大用户直购电、配售电改革等试点工作,希望以此来缓解“弃风限电”之困。

笔者认为,虽然“弃风”难题不容忽视,但不能因此放缓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各地区在开发的同时,要把握好风电项目建设的节奏,应重视风电项目建设规模和使用规模的对等化,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应建立促进新能源跨区域消纳的市场化机制,同时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顶层设计,通过推动供给侧方向进行改革,合理调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此外,行业内也应致力于破解技术瓶颈,以此提升风电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弃风”造成的资源浪费。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