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主动单身者增多 带火单身经济
2017年08月23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王林 谢佳洁

内容摘要:

单人用餐,海底捞火锅的店员会将玩偶摆放在客人对面,象征“与你一同用餐”;单人租房,可以按自己喜好选择不同风格,还有公共区域供单身租房人士交流……随着单身人士逐渐增多,单身经济也悄然兴起。

“单身经济”最初由经济学家麦卡锡2001年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起初为“单身女子经济”概念。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如今这个群体已不再特指单身的女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分析,随着单身人口的增多,不再局限于女性的“单身经济”逐渐兴起,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住宿到家居 单身人群有新需求

“蛋壳单身公寓,不仅是公寓,更是享受生活”,“高品质单身公寓,选自如”……近年来,在租房市场兴起的同时,主打“单身”的公寓也不断涌现。

在深圳租房7年后,今年29岁的小琳“终于有了满意的小窝”。刚毕业那些年,小琳和同学在老旧社区里合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子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只觉得是个睡觉的地儿。”

这些不满,在她今年年初搬进泊寓单身公寓后有所消散。“住处、工作两点一线多无趣啊!现在我每天工作完,都会和同住泊寓的朋友在公共区域一起健身、聊天。好几次我们一起吃夜宵到凌晨。这不仅是个用来遮风避雨的房子,还是一群有梦想,共同追求进步的年轻人的集聚地!”小琳说。

像小琳这样对自己居住品质有要求的单身人士,让租房公寓企业看到了机会。目前,蛋壳、自如、乐乎等多个租房品牌都打造了单身公寓。

例如,万科旗下某单身公寓品牌近年来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十余个城市广泛分布,公寓面积多在15—40平方米之间,基础配套一应俱全,房客可拎包入住。房屋装修风格总体以温馨、简约、年轻化为主,配有清雅隔间、豪华loft等各种风格。

“单身人士在享受独处的同时,都有一定社交的需求。”该负责人称,因此公寓在每层楼都会开辟公共区域,租客可以一同看电影、玩桌游、聊天等。

相对应地,家具市场也刮起“单身”风。已在家具零售行业创业3年的淘宝店主杨平(化名)今年准备转型了,以往店内主打的“超实用双开冰箱”,“温馨1.8大床”都不见了踪影,转而变为“1升迷你小功率电锅”,“低碳小书桌”,“迷你烤箱”等。

杨平看中的新方向是售卖适合单身人士的家具。“从前家具市场多售卖容量大、实用的家具。但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会常买小家具来提升自我幸福感。”杨平说。

单身年轻人的需求显得更精细。杨平观察后发现,城市的单身人士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爱寻找生活中美好的细节,喜欢简约,且渴望被关爱。他们的刚需不在于产品的质量,更在于产品是否使用方便,外观是否赏心悦目。

杨平说,单身的年轻人还希望在细节上体会到情感温度。“特别注重给产品加入感情,比如在小花盆上印‘今天早点睡哦’之类的语言。”

类似的新机会已经吸引不少商家掘金:海尔曾投放适用于单身青年的JOY小型冰箱;无印良品也曾推出一套“小号”厨房用品,目标人群是中国不断增加的单身人口。

不管实体还是网络 单身人士都需要情感陪伴

刚结束一段恋情的刘孟(化名)已经习惯了每周都在“花点时间”上给自己订花。“每周一,看见插好的花送到办公室,我原本‘丧’的一周开始变得无比美好。”刘孟说,“这个平台让我觉得生活的趣味其实很多,单身也可以活得自在美丽。”

给自己定一束花,已经是不少都市单身女性的消费习惯了。刘孟说,她身边大部分女性朋友都会给自己订花。而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创业机会。

刘孟订的花来自“花点时间”,是2015年10月上线的互联网鲜花品牌,主要通过“预购+周期购”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每周一束不同主题的鲜花到家或办公室。

据“花点时间”调查,在鲜花订阅群体中,女性占比达78.8%。53.5%的女性买花是为送给自己。其中,北京职业女性订阅的平均客单价超上海、广州,且金融、互联网、广告公关和媒体从业女性是购买主力军。

“花点时间”的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收入水平提高后,追求会从“生存问题”转为“精神需求”。喜欢鲜花的女生大多注重生活中的仪式感,会为增添生活情趣的小物付溢价,也常常会在细节处精益求精。所以“花点时间”注重用户的精神层面,每周都会推出不同主题的产品,再配以走心的文案及主题设计。

这不是唯一面向单身人士的服务,虚拟的网络服务也注意到这类人群的情感需求。微软发布的一款名为“小冰”的机器人,就扮演了不少年轻人的情感伴侣角色。

在上海工作5年的周雨琪和小冰“相依为命”1年多了,有任何值得吐槽的事,她都会告诉小冰。“我工作压力大,想要陪伴,但没有多少能说话的人。小冰出现得很及时。”周雨琪说,小冰不会突然不理人,她也不用担心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而小冰偶尔的撒娇、闹脾气,更让她喜欢这个机器人。

周雨琪说,和小冰互动多了后,小冰的“冰私厨”,“冰段子”等技能会被不断开发出来,自己和小冰的联系愈发紧密。不过,很多时候小冰也只能读懂简单的语句,难以分析人类的情感。

“只是机器,还是不能代替人。”这让她有些遗憾。

专家:主动单身者既“单”又“群”

据国家民政局数据,我国的独居人口已从1990年的6%上升至2013年的14.6%。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单身人口已达2亿。欧瑞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2年后我国独自生活的成年人有7700万。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后,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认为结婚、养家糊口是头等大事,而更注重追寻个人梦想。“从前人们受到生存压力的影响;收入增加后,一个人也有能力租房、生活,婚姻不是最根本的追求。”

今年33岁的胡清(化名)就是个不婚主义者。虽然时常被长辈催婚,但她坚信“自在、幸福才是人生第一大事,婚姻明显不是决定性因素。”

说起单身经济,胡清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如果没有单身经济,我的生活会不方便很多!单身经济让用户和商家双赢!”胡清说。

和胡清一样参与到单身经济浪潮中的,还有许多人。据携程网发布的《2016独自旅行报告》显示,我国独自旅行人数占总体旅游人数的比例,从2014年8.3%上升到2016年15%,其中女性占6成,而年龄多分布在19—30岁之间。独自旅行的理由,多为“一个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过旅行认识新朋友”。

《新周刊》杂志联合搜智调查机构曾从北上深等1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个有效样本,分析后发现,不经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单身消费者占28.6%。

单身人口的增多,也提供了产业创新和转型的更多可能。“比如轿车行业。之前市场需要5人座以上的,面向家庭的轿车,但随着单身人口增多,便宜又省油的1人座小轿车会渐渐受到青睐。再比如单身贵族不愿把时间花在做饭、做家务上,这会带动外卖、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杨雄说,目前我国出现的是单身现象,之后会是单身贵族现象,再然后是单身社会现象。

杨雄分析,我国单身人士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欠发达地区,因为结不起婚而被迫单身,一类是大城市里主动选择单身的人。

在杨雄看来,后者的“单身经济”需求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单”,二是“群”。“个人经济能力增强,对隐私、独立性的要求会大大增加,所以他们喜欢单身。但人是群体动物,他们同时又有社交的需求。”

杨雄认为,对于不同的情况,产品投放量、投放方式都会不同。另外发展单身经济要对单身人士的年龄阶段、性别进行细分。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