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双11”还有不到半个月,近日网友们仔细研究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发现,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规则更加复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令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脑洞不够大,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提前开售的“双11”对剁手族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像今年,大多数店铺集中提前大半个月启动则是第一次,不少消费者直呼“今年商家套路多”。
市民黄先生反映,原本打算趁着“双11”促销购买空调,但他发现在实体店抄码、再到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难,线上线下很难找到同质的同款商品。不仅是线上线下比价难,就算是同在线下,不同的家电卖场之间,所卖的很多商品型号也不一样。记者随机选取了9个商品型号,比较了在苏宁、国美卖场电器上的商品重合率,发现三家有相同型号的商品只有5款。
业内人士透露,负责“电商专供”商品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电商专供”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三是“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购买时要注意。曹磊指出,网络交易平台应加强卖家货源的审核以及商品页面信息披露的监测,对于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图片的、虚假描述的予以监督和处罚。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淘宝官方出品的“双11”攻略里,从10月20日~11月11日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而京东“双11”的活动同样名目繁多,有会员日、全球品牌日、母婴日、专场期(吃货日、男神日、家电日、超市日、家居日、3C日)等,消费者在会员日可领1111元神券大礼包,而PLUS正式会员在“双11”期间,购物返京豆从10倍提升到20倍。
在天猫商城,传统的“红包”已经变身为全球狂欢红包、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品牌狂欢城红包和线下AR红包5种。
有网友发帖称,光是“购物津贴”就有叠加顺序:大促价(促销价)→单品级优惠→店铺级优惠→优惠券→购物津贴→红包等,这些看着相似实则大有不同的名词,就能把人绕昏了头。资深“剁手族”小萌发现,今年电商各种红包的种类已经记不清名字和用法。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在《2016年“双11”网购节综合信用评价报告》中写道,“双11”网购节真打折已成共识,各电商平台的大部分商品都在“双11”网购节期间采取了低价销售,即使是畅销商品,也都参与了让利促销,过往曾被质疑过的“甩尾货”等现象今年基本不存在。同时,降价幅度也再创新高。
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双11”网购节促销中,存在一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现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
王女士在天猫首页看到“双11快乐、定金最高翻五倍”的促销链接,点击后进入,里面显示内衣预售,定金1.5倍起。其中,她常购买的某品牌分为3个主会场,她需要购买的内衣在不同活动里,放入购物车后被生成不同的订单,一直无法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需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凑单”,实际上并未省钱。
在某电商平台,一种预售商品的“满599元减100元券”需要支付9.9元购买。王女士告诉记者,券只能在买同款、同颜色、同型号产品时才可使用。有网友反馈称:“这种促销严重误导消费者,让人坠入陷阱。花9.9元买的券我宁愿不用也不想连续跳坑。”
而在××严选有一种“满500元满减券”,李女士看中了一款蚕丝被,结果下单时无法使用该券,咨询商家后才告知,优惠券不适用限时优惠商品。记者看到,该券已售出2677件,有276条点评,负面评价居多。有网友质疑商家虽然在售券页面未写具体使用规则,但却强硬地写明“不支持退货退款”“买家若误删优惠券,本店均不作任何赔付处理”。
在某电商平台的雅顿时空胶囊精华液预售中,规则是:定金40元抵扣60元,30粒面胶送21粒面胶,预售加送21粒眼胶。如果参加买第二件半价,再使用天猫购物券,一共可买102粒面胶,42粒眼胶,相当于4.26元一粒面胶。王女士质疑说,“为搞懂预售规则,用完了脑细胞,问题是对比去年‘双11’的‘买三免一’,不算赠送的眼胶,预售的面胶是3.86元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