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成都争创“东亚文化之都” 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纷纷助力
2021年11月02日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乔雪阳 曾琦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着4500年文明史。3200年来城址未移,2300年来城名不改,这在全国独一无二。

今年8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至2025年“东亚文化之都”评审初审结果出炉,成都成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促进亚洲文明交流借鉴倡议的重要举措,是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并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也是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成都作为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通过该文化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近日,前往成都武侯祠、金沙遗址、杜甫草堂等博物馆以及成都图书馆的游客,会发现,在馆内随处可见“东亚文化之都”的相关信息。

金沙遗址博物馆:

厚植天府根源,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无论是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还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移民潮”,以及当下的现代化都市,古往今来,成都文化一直都在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

作为成都城市历史的开端,金沙遗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营造浓烈的氛围,金沙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馆内外公共空间,在陈列馆、游客中心等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展示牌,加大对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宣传力度。

成都博物馆:

用多个展览,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走进成都博物馆,无论是馆外LED大屏,还是馆内各层的电子屏幕,随处可见“东亚文化之都”的宣传资料。

除此之外,成都博物馆作为成都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成都博物馆与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签订了《学术文化交流协议书》,在博物馆运营、活动、研究学者交流等方面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

2020年,成都博物馆联合东莞展览馆于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举办了“竞妍——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展览以“中日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主题,回溯中日伊万里瓷器争芳竞妍的百年历程,展现300多年前中日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碰撞、创新与超越。作为成都博物馆在2020年后疫情时代引入的首个新展,展览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作用。伊万里市市长深浦弘信就展览向成都博物馆特别发来贺信,高度赞扬成都博物馆是市民的“心灵之家”。

成都武侯祠:

依托三国文化,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三国时期是中国极为特殊又具典型意义的时代,而《三国演义》堪称中国文化对日、韩等东亚国家影响的代表作。如日本学者大木靖等指出:“在日本,《三国志》最为人们所喜爱,拥有最广泛的读者。”韩国学者郑东国也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韩国如同在中国一样,也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能传诵的程度。”

为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作为文化成都经典名片,同时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充分利用内部媒体资源和外部传媒渠道,在文物区和锦里等区域通过张贴海报、搭建展架、开展“主题墙签名活动”等推广方式,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扩大成都文化影响力,展示武侯祠文化魅力。

杜甫草堂:

弘扬诗圣精神,助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纵览诗史长卷,诗圣杜甫,蜚声寰宇,不仅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诗歌财富,更对汉文化圈东亚各国的古代诗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曾在韩国大邱召开的东亚人文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开幕式上说道:“杜甫是中国的杜甫,也是世界的杜甫。杜诗文化是东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亚文化的亮点所在。”

杜甫与他的诗歌一直深受日、韩人民的喜爱。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郑载喆曾表示:“在韩国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中,收录了杜甫的《春望》等诗作,所以只要是中学毕业生,都知道杜甫。”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川幸次郎也多次为杜甫点赞,直言杜诗在日本民众心中处于典范地位。这些年来,杜甫的诗歌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足见杜诗与杜甫文化的魅力。

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中国同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将进一步扬起以杜甫精神为内涵的旗帜,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为营造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浓厚氛围,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在展馆多处摆放宣传海报和展板,数字化大屏循环播放成都城市宣传图片;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自发组织学习相关知识;讲解员热情讲解,带领游客领略天府文化的魅力。

同时,成都图书馆在大厅内,也通过电子屏幕滚动宣传、摆放门型展架、kt板,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加大对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宣传。

成都画院也通过张贴宣传海报、电视墙滚动播放电子海报和微信公众号专题宣传等方式,来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