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看待这三重压力?如何稳住明年经济发展预期?
宁吉喆: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预计全年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6%以上预期目标。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看,居民消费受到局部散发疫情持续扰动,投资稳定增长面临一些要素制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个位数。从供给看,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一些堵点卡点,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从预期看,全球疫情还存在很大变数,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一定波动。
这些压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更加凸显了稳预期的重要性。
第一,稳预期要稳经济、稳产业。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补齐燃气管道、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要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精准支持,着力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
第二,稳预期要抓重点、解难题。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稳价。要特别注意抓好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产供销衔接,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即将出台的扩内需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三是着力推进惠企纾困。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助力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发展。
第三,稳预期要补短板、保安全。从国家发改委来看,要突出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在粮食安全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能源安全方面,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着力打通产业链突出瓶颈制约,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加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第四,稳预期要扬长处、增信心。要充分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发挥好我国发展的比较优势。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有14亿多人的巨大内需市场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共同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的制度优势,有丰富的调控经验和较大的政策空间。发挥好这些优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就具备有力支撑因素,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如何准确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宁吉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通过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实现稳和进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
第一,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宏观政策方面,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改革开放政策方面,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落实好今年即将进一步缩减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在结构政策方面,将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区域政策方面,将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稳步有序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第二,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一是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加大地方专项债支持力度,明年继续安排相当规模的地方专项债券,加上今年第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将在明年初发挥作用,实际使用规模将比今年明显扩大,支撑明年投资增长。三是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统筹衔接,精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新一重”等项目建设。四是加大惠企纾困力度,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第三,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一是靠前加强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市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靠前下达资金。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三是靠前安排项目。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拉动有效投资。
第四,狠抓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传导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使政策效果更快更好地传导到基层、到企业、到项目、到就业。继续用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进一步扩大范围,还要畅通金融直达机制、疏通投资直达机制,着力推动资金下沉、政策下沉、要素下沉。
记者: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和针对性,统筹处理好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之间的关系?
宁吉喆:跨周期调节的“跨”体现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逆周期调节的“逆”体现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反作用上,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机结合,就是要立足今年、着眼明年,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总量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结合”:
第一,把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结合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是要缓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主要是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跌了一个“坑”,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18.3%、上了一个“坡”,明年要过一个“坎”,填谷削峰,攻坚克难,必须实行前瞻性调控。把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第二,把今年政策措施与明年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今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当大一部分将在今年底明年初使用,这将与明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实施,也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发挥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跨周期调节的要求。要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推动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明年要持续落实好今年提前出台的政策举措,努力稳定一季度、上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运行。
第三,把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起来。在实施宏观政策时,要切实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强化政策预研储备,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推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社会、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同时,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慎重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记者: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五大问题的基础上,如何做好明年发展改革工作?
宁吉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各方面高度关注,需要正确认识、宣传阐释和推进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发展改革工作角度看,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在共同富裕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着力抓好就业增收、公共服务、地方示范等方面工作。一是促进稳业增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区域、群体公共服务差距。三是推进地方示范。加快推动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举措落实落地,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探索有效路径。
在规范资本发展方面,要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反对市场恶意炒作,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协同做好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反暴利防范短期游资炒作、反资本脱实向虚、反头部平台企业侵权等方面工作。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形成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获得更大发展。
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方面,重点是做好粮食、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等安全稳定工作。着力增强关键品类物资储备和调节能力,进一步优化储备品类、规模、结构,协同强化关键品类物资生产动员能力,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与实物储备形成衔接有序、梯次支撑的保障合力。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项目债务风险防范,持续推进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健全新增隐性债务发现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强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全面排查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同时,要切实防范经济运行下行的风险。落实稳增长的各项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避免风险因素“水落石出”,在发展中解决风险问题。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意见和方案,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实施方案,以及相关保障方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完善能耗“双控”政策,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