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在过去数周中的激烈动荡引起了各方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很多国家将这种担忧背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并蔓延至9月4日、5日举行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美、日财长在会前纷纷表示,本次财长会议应该谈一谈“中国的问题”。事实也正是如此,会议开幕后,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就花了近一天的时间来讨论中国。
“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财政部长楼继伟如是说。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在预期内,已进入新常态,7%左右的增速可能持续4到5年。
而他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努力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多国财长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在会后都发表了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表态。
“我们有问题,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大家也都可以理解。”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中国市场在过去数周中的调整的确产生了巨大影响,像G20这样的会议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平台。
在本次会议召开前,IMF曾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已经提高了全球经济的风险系数。上周二,日本财长表示,在G20会议上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以求理解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非常重要。
据中国财政部网站信息,楼继伟在参会期间表示,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
记者注意到,各国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中特别强调,促进投资是各国的当务之急,而楼继伟的发言中却表示“中国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他认为,在2020年前,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
陈凤英认为,中国的转变是基于之前的不平衡,消费在我国GDP中占比一直较低,所以现在尤其需要发展,这与促进投资并不矛盾,而是争取两架马车并驾齐驱。
另一个不同体现在,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普遍启动了去杠杆进程,但中国则从2009年到2010年开始了快速的杠杆化,并实现了10%左右的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0%以上。目前中国也进入了去杠杆阶段,经济增速降至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
陈凤英介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开始时进行了去杠杆,主要是在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而中国如今要去杠杆则集中在实体、虚拟两大领域,难度更大,在两个不同的节奏中经济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政策也自然不同。
楼继伟的表态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认同。IMF总裁拉加德则表示,已经就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非常坦率的沟通,并且为能够达到如此高层次的共识而感到“极度欣慰”。
德国财长在会后表示,G20国家一致认为,没有理由害怕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英国财政大臣也认同,中国正在艰难地从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向更加依赖消费的模式转变,而且中国政府的承诺也比以前更加开放。“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方向偏离轨道,我们在这里(G20财长会议)得到的信息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中国之前的调整的确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陈凤英认为,中国下一步应抓住达沃斯等国际会议的机会,从更高层级更全面地为世界解读中国的经济政策。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像英、德这样乐观,毕竟正如公报所言“当前一些国家经济走强,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低于预期”。
一个比中国经济放缓更加紧迫的风险就是,“随着经济前景有所好转,部分发达经济体或将收紧货币政策”。
尽管公报并没有言明发达经济体是哪个国家,可全世界都在等待美联储加息的决议。在本次会议上,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国家呼吁美国推迟加息,以降低资本外流对这些国家的伤害。
IMF的立场与新兴经济体更为相近,拉加德在会上公开呼吁G20各国不要加息,她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风险加剧之时,各国货币政策应该保持宽松。
相比之下,会议公报的表述更为中立,在谈及“发达经济体或将收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公报还表示“对超低利率的依赖将不足以加速经济扩张”。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世界经济是被“注水”了的,低利率常态化是必然趋势,各国都需做好准备。
陈凤英也认为,美国加息是各方共识,各国只是希望美联储更加透明,节奏更加清晰,步幅更加平缓,这也是公报中所指的“各国谨慎调整政策行动并开展清晰沟通,使负面溢出效应降至最低,减少不确定性并提高透明度”。
《《《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定力”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G20财长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不会特别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经济波动,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定力”。他认为,在2020年前,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