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院7月31日发布的7月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显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068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4%,已连续上涨3个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日前称,多少年以前,就谈论过炒股还是买房,当时有人鼓励投股票,但最终投了房子都赚了,投股票的人赔得一塌糊涂。现在股市依旧不行,所以房子可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笔者认为,国内的高房价和炒房有直接关系。当刚性需求在热切期待价格下降时,迎来的却是又一轮的上涨。特别是股市大幅震荡,更多的游资势必会再次回到房市,加速房价上涨。
炒房,美其名曰投资。众所周知,资金参与了生产经营性活动,其收益建立在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上,这才叫投资。炒房买的是商品,坐等泡沫扩大,赚取差价,其间不存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也没有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仅没有社会担当,反倒扰乱了市场秩序,算什么投资,凭什么获利。
炒股赚的也是股票价格差价,但是和炒房截然不同。股票所有权的变化其实是投资主体的变化,因为股票的标的物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而上市公司的资产为生产经营、创造社会价值财富所用。不管股票最终转到哪个股民手里,倒手的是投资人,对社会价值创造、财富增加有贡献、有承担。即使存在炒作,也是建立在上市公司股票卖出去、融资成功基础上的,这本身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条“工作40年不如炒房3年”的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发帖人说,当下年轻人通过踏实工作,已很难走上致富道路。很多长辈辛苦工作一辈子就积攒下几十万元。而相反,很多根本不踏实工作的人,仅仅靠炒房就成了百万富翁。
试想,如果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都能赚钱,并且利润很高,还有多少人愿意投资实体经济,参与生产活动;如果一个社会中,大部分的人都抛弃了勤劳、踏实品性,选择了投机,那么社会还有什么发展、什么希望可言。所以,炒房必须打击。
炒房者的最终接盘人必定是刚性需求,这就意味着诚实劳动者为投机钻营者打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岂有此理?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政府必须抑制炒房,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作为老百姓基本利益的维护者,政府必须确保住有所居,而且要物美价廉,维护市场公正。一切收益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上,应该是市场公平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如果炒房得到抑制,为了保值增值,炒房资金最终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经融支持就能得到很到的解决。
另一方面,房价的下降有助于把老百姓从沉重的住房压力下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经济结余用于多样化消费,扩大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此外,过早过重的经济压力很难避免会压抑年轻人的创业创造热情和活力,造成人力资源的摧残,房价下降则反之。
首先,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有限。房贷不会重创金融,一方面,首付了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即使泡沫破灭影响的也是虚高的价格,而不是反映价值的价格。主要危害还是来自房地产企业,新建房屋一旦卖不出去,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就还不上,当然了,风险有多大,取决于贷款占比,银行应该防范。
其次,对实体经济积极、消极影响并存。第一,经济的发展决不能建立在房地产泡沫的扩大上,否则不仅无助于经济发展,还是极大的隐患。第二,房地产泡沫挤占了实体经济的资金源,房地产泡沫破灭反倒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第三,产能过剩的解决绝不能依赖房地产,一方面,过剩的是落后产能,淘汰是时间问题,没必要保护;另一方面,现在正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剩产能走出去的很好机会,承担了房地产消化过剩产能的角色。第三,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就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失业保障、加强再就业培训等解决。实体经济好了,服务业自然就会水涨船高,再就业问题是暂时的。
放任房价上涨是助纣为虐,抑制炒房不是打击房地产业,也不是房地产不重要,而是要房子完全回到商品属性上去,完全回到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要上去。